讓夢想築在田中央

『新農業』智慧農業與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,讀這篇就懂

『新農業』智慧農業與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,讀這篇就懂

『新農業』智慧農業與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,讀這篇就懂

9,925    2018-06-29 15:36

互聯網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,已經為智慧農業提供了騰飛的翅膀。天空海闊,智慧農業的發展前途不可限量。

智慧農業,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定時定量管理,根據農產品(含糧食、水果和肉類等)的生長情況合理分配資源,實現農業精細化、高效化、綠色化。

今天,幫助大家梳理下“智慧農業”的知識。

智慧農業4種解讀

解讀一

智慧農業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定時定量管理,根據農產品(含糧食、水果和肉類等)的生長情況合理分配資源,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低耗、優質環保。

解讀二

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,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台或者電腦平台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,使傳統農業更具有“智慧”。除了精準感知、控制與決策管理外,從廣泛意義上講,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、食品溯源防偽、農業休閒旅遊、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。

解讀三

“智慧農業”是集互聯網、移動互聯網、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方式,它與科學的管理制度相結合,讓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實現綜合、全面的應用。在上海、山東、浙江等省市,“智慧農業”目前已進入知識處理、自動控制開發以及網絡技術應用等階段,滲透到農業各個方面。

解讀四

智慧農業,說到底就是讓你的農業生產、加工、營銷等更加“智慧”,簡單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聰明點種地、聰明點做養殖。

智慧農業4大新應用

1、規模農業在發達國家仍占主流地位,但新的趨勢已經顯現。

利用物聯網等技術,收集有關田地的精確數據,制定策略,對每一小塊土地精耕細作,從每一顆種子中榨取出最高的價值,這就是“精準農業”。

美國《外交事務》雜誌今年5/6月刊載文披露,因為人工測試土壤的成本昂貴,美國大多數農民在實際操作中改為每2.5英畝(約合1.01公頃)採取一個泥土樣本,巴西每12.5英畝(約合5.06公頃)採取一個樣本。但其實,一英畝(約0.4公頃)內的土壤有時各個指標差異很大,這樣的採樣結果並不精準。

專家們的對策是開發低成本的傳感器,提高采樣密度。例如,新的酸度傳感器每隔1米就在土壤中插一個,自動讀取數據並記錄自己的GPS坐標,這種做法的經濟成本比同等密度下的人工採樣顯著降低。

2、農業雲服務覆蓋130國

利用美國“氣候看守者(ClimateMinder)”公司開發的監控設備,傳感器負責測量土壤中的鹽分和水分等,物聯網採用射頻識別的電子標籤,把數據發送到“氣候看守者”的網絡服務器。農民可以通過特定賬號訪問網站,實時觀察草莓溫室的各項數據。

3、養殖業檢測用上傳感器

為了生產更多更好的肉蛋奶,禽畜飼養業中與動物健康相關的大量數據,也是智慧農業實現精準化操作所必需的關鍵信息。這方面典型的監測數據包括動物體溫、脈搏和空間位置等,傳感器對於監控動物繁殖和疾病至關重要。

歐盟對於精準禽畜飼養很重視,近年來贊助了多個項目。如在2011年投入運營的PCM項目,旨在對豬咳嗽進行記錄、監控。該項目相比人工觀察,能更早發現豬的呼吸系統疾病,便於獸醫迅速介入,及早治療。

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則通過在牛群中安裝傳感器,對牛的實時位置、體重、食物攝入量、甲烷排放量等進行統計,強化對牲畜行為的研究和分析。

創立於2011年的“法爾米農”是一家專注於牲畜飼養的克羅地亞初創公司,公司的服務啟動後不到1年,就吸引了450家農場使用,對於最多75頭牛的農戶,每頭每月收取0.25美元,對最多600頭牛的農戶每頭每月收取0.45美元。該公司去年5月獲得了410萬美元的融資,目前正在僱用銷售力量,準備把總部轉往美國,研發工作則仍在克羅地亞開展。

4、智能灌溉滴水歸田

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不高的情況,在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存在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智慧灌溉能夠通過傳感器探測土壤中水分含量,根據不同作物的根係對水的吸收速度和需求量的不同,控制灌溉系統進行有效運作,從而達到自動節水、節能的目標。

“超級農作物(CropX)”也是來自美國矽谷的創業公司,其主要產品是探測土壤參數的硬件,並用軟件向農民們顯示有關數據,旨在建立“土壤物聯網”。該公司的硬件產品包含的重要傳感器有3個,分別負責收集地形信息、土壤結構和含水量,以決定土壤對水的需求是多少。

專家認為,智慧農業就是說在生產領域精準精細,在經營領域,怎麼樣高度的定制農業;第三個方面就是信息服務領域,全方位的產生了動態的實時的信息。從這三個方面來提升,最後實現我們的精準、精緻、高效和我們的綠色。

4大案例

1、德州建成“農業工廠”

山東省德州市建成了該市首個智慧農業大棚,總投資1.7億元,佔地105畝,單體佔地面積目前在國內最大,集環境控制、材料科學、現代生物技術、計算機科學等多種技術於一體,首次定植番茄114781株,實現了標準化、流水線式生產綠色高效農產品,是名副其實的“農業工廠”。

預計2018年1月中旬首次採收上市,預期3年達產,達產後每平方米可生產85公斤;年生產供應量達到5100噸,產量是普通農業大棚的3-5倍。

2、南京實現用數據決策

江蘇省南京市在全省率先推進市級智慧農業中心建設,去年8月建成並開始試運營,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。中心運營1年來,建成了“11N”(一個集成展示平台、一個大數據平台、N個系統應用)模式,開發了農業產業信息地圖系統、生鮮乳監管系統、農業電商分類分析系統等信息化軟件,實現了用數據說話、用數據決策。

3、榆中在田間地頭覆蓋WIFI

甘肅省蘭州市高原夏菜主產區榆中縣大力推進“互聯網+設施農業”模式,在田間地頭覆蓋WIFI,實現農產品的全程溯源、智能監控、標準化管理和社交網絡銷售。

據了解,榆中縣目前已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上千畝,配備了智能設備的蔬果大棚不僅提高了種植產量和生產效率,也保證了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越來越多的菜農在當地龍頭企業以及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,投身智慧農業,增收致富。

4、合肥創建物聯網小鎮

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,安徽朗坤物聯網有限公司創建了物聯網小鎮,基於農業主產區行政鎮建制單元,借助互聯網、移動通信、雲計算、物聯網等技術手段,搭建大數據中心和運營中心平台,建立起網格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。小鎮智慧程度很高,農戶只要點一下手機上的APP,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就可以實現為田間農作物精準灌溉、施肥。

最後,智慧農業,本質是連接與打通。未來,還將會成為一個平台,服務農業。

(來源:農業行業觀察)

搜尋部落格 :

最受歡迎作者:

最受歡迎文章:

推薦標籤:

推薦社群 :